虚拟货币挖矿自查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货币情势,遭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虚拟货币挖矿,即通过计算机硬件计算加密算法,为虚拟货币网络提供新的区块,从而取得虚拟货币嘉奖的进程,是虚拟货币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本报告将对虚拟货币挖矿的相干问题进行自查,以确保合规合法地进行虚拟货币挖矿活动。
二、虚拟货币挖矿的定义与原理
虚拟货币挖矿是指通过计算机硬件计算加密算法,为虚拟货币网络提供新的区块,从而取得虚拟货币嘉奖的进程。挖矿进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通常由专业的矿机完成。矿机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后,将取得虚拟货币作为嘉奖,如比特币、以太坊等。
三、虚拟货币挖矿的风险与挑战
1、 能源消耗:虚拟货币挖矿需要大量的电力,致使能源消耗较大。根据统计,全球每一年约有4400亿千瓦时的电力用于虚拟货币挖矿,占全球总电力消耗的约1%。过大的能源消耗可能致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市场波动:虚拟货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挖矿收益遭到市场影响。在价格下跌时,挖矿本钱可能高于挖矿收益,致使挖矿亏损。虚拟货币市场的不肯定性也增加了挖矿的风险。
3、 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法律法规不同,部份国家乃至制止虚拟货币挖矿。因此,合规性问题成为虚拟货币挖矿的重要挑战之一。
四、自查结果
经过自查,我们认为在进行虚拟货币挖矿时,应充分斟酌以下方面:
1、 节能减排:选择低能耗的矿机,公道布局矿场,下降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风险管理:密切关注虚拟货币市场的动态,公道评估挖矿本钱和收益,避免过度投资。同时,遵照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挖矿活动的合法性。
3、 合规性:了解并遵照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合规性。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以下降合规风险。
五、结论
虚拟货币挖矿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在保证合规性的基础上,充分斟酌能源消耗、市场波动等因素,以实现可延续、稳健的挖矿收益。我们将继续关注虚拟货币挖矿的最新动态和法律法规,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良的挖矿服务。
虚拟货币有什么风险?
模型风险
虚拟货币并非真实货币,没有中央银行在背后进行总量控制和宏观调控,其是否值钱完全看其供应量。例如,根据中本聪的算法,最终比特币的供应量是2100万个,不会再增加。但如果其模型被发现存在缺陷,导致货币供应海量增加,当前的交易平台及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诸多算法爱好者已经进行过反复推演,至今未发现存在模型缺陷。
风险可能性:1
风险影响程度:5
市场深度风险
当前虚拟货币的价值链上主要由矿工和交易者两部分组成,货币供应量少、市场参与者少,相对于其他成熟市场,比特币交易显得不活跃且易受大资金出入影响产生暴涨暴跌。此外,市场深度风险还会衍生出市场操纵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市场操纵风险
因
为虚拟货币可以通过组建“矿机”挖取,若大资金在某虚拟货币尚未红火之时,投入大量资金开采虚拟货币并在市场上逢低吸纳,当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比重时,如
15%以上,便可能操纵整个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中的小盘股而言,操纵一个新兴的非比特币的虚拟货币市场更为容易。普通投资者在这样的市场中想要赚钱难度
极大。
应对策略:形成行业自律,平台中应对账户进行监控。对于平台中出现大批量吸入虚拟货币的行为应予以警示乃至停止其交易,谨防其依靠大
资金操纵市场。但考虑到虚拟货币本身所倡导的互联网精神,做到这一点极其困难。另外,当前各个平台均为非官方机构,平台间信息共享非常困难,且很难通过身
份验证、银行账号便锁定是否为同一集团在进行建仓及操纵市场。
风险可能性:3
风险影响程度:4
(二)流动性风险
虚拟货币经常因为市场深度不足,在非理性繁荣思维或突发性恐慌后,市场价格暴涨暴跌,很难以合理价格买入或卖出,尤其在大资金或大批量虚拟货币进入市场时,此现象尤为明显。
应
对策略:
1. 虚拟货币的现有参与者可考虑积极向政府和民众推荐这一品类,增加市场参与者;2.对比特币采取fof的方式运作,即形成虚拟的投资于虚拟货币
的基金,允许投资者按份额购买,而非必须以整数形式购买;3.大平台应有一定的虚拟货币储备,形成有实力的做市商来保障遭遇大资金突发性冲击时,可以吸纳
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虚拟货币或资金;4.做好对投资者的教育工作,当市场上的成熟参与者越多时,市场将越趋于稳定。

风险可能性:4
风险影响程度:4
平台风险
当前诸多的虚拟货币平台,基本都需要将资金存入该平台进行买入或卖出。有些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加入,往往会提供手续费免费的优惠条件。但有些免费的平台风险较大,如2013年10月,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以“遭黑客攻击”为由,突然跑路,高管全部失踪。其后估算,本次事件卷走了大约人民币3000万元。
应
对策略:
1. 投资者应在确定自己是否投资虚拟货币、具体投资哪种虚拟货币后,对于平台进行考察和甄别,不要受手续费高低的蝇头小利影响,选择有实力、声誉
好的平台进行交易行为;2.投资者应关注自己所投资平台的各类消息,做好对其声誉变化的观测;3.监管机构应将对虚拟货币的交易平台纳入监管范畴,要求其
缴纳准备金及保证金,预防此类道德风险。
风险可能性:1
风险影响程度:4
流通风险
货
币的根本职能之一,便是能够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断地当做购买手段,实现商品的价格。迄今为止,只有极少部分商家接受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或可
言之,当下进行虚拟货币投资的参与者,相当一部分是以博取差价为目的,而只有一小部分是怀着将其视为未来的货币来进行提前贮藏的目的。
应对策略:虚拟货币的现有参与者应积极向政府和民众推荐这一品类,增加市场上愿意接受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商家。
风险可能性:4
风险影响程度:3
法律主体风险
2013
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其声称从性质上看,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
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美国国税局发布的2014年第21号通告称比特币及其他虚拟货币将被视作财产而不
是一种货币。总而言之,虚拟货币的法律主体地位确立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应对策略:虚拟货币的现有参与者应积极向政府和监管当局施加影响,早日确立虚拟货币的法律主体地位。
风险可能性:5
风险影响程度:3
一、什么是虚拟货币?什么是虚拟货币“挖矿”?
虚拟货币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网络世界中,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也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投资和交易虚拟货币的行为也不受法律保护。
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指通过专用“矿机”计算生产虚拟货币的过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对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等带动作用有限,加之虚拟货币生产、交易环节衍生的风险越发突出,其盲目无序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节能减排带来不利影响。
二、“挖矿”的危害
1.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违背新发展理念,不利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消耗大量计算资源,使系统、软件、应用服务运行缓慢,个人电脑或服务器一旦被“挖矿”程序控制,则会造成数据泄露或感染病毒,容易引发网络安全问题。
3.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社会秩序,其往往成为洗钱、非法转移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更有犯罪团伙通过向社会公众推销购买虚拟货币“挖矿”设备,或以租赁“挖矿”算力为由,吸引投资者购买算力份额,骗取居民个人钱财,影响社会秩序稳定。
4.存在部分国有单位职工利用国家资源、公共资源谋利,是典型的公私不分、损公肥私行为,严重违反党纪政纪,严重影响国家对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整治成效。
三、“挖矿”活动违法性质
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已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属“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范畴。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修正)》第五十条:生产、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产品、设备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违法使用的设备、材料,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一条: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