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风险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货币已成了现今世界的一种新兴货币情势。它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具有去中心化、安全性高、透明度高等特点,遭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在数字货币的繁华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潜伏的风险。本文将对数字货币的风险进行探讨,以期引发人们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
数字货币的价格波动性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由于数字货币市场是一个高度波动的市场,价格波动常常遭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需、政策调剂、技术变革等。这类价格波动可能致使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遭受重大损失。例如,2018年,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3000美元以下,相较于2017年的高点,跌幅超过了75%。这类价格波动性对长时间投资者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数字货币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数字货币的技术原理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利用中,依然存在被黑客攻击、欺骗等风险。随着数字货币的普及,愈来愈多的不法份子开始利用数字货币进行犯法活动,如洗钱、贩毒等。这些安全问题不但影响了数字货币的正常发展,也对社会安全产生了要挟。
再次,数字货币的监管问题也是一大风险。目前,全球范围内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尚处于低级阶段,各国政府在制定相干政策时,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政府需要确保数字货币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另外一方面,又需要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打击犯法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制定适合的监管政策,平衡各方利益,是数字货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字货币的普及和利用还面临着法律和道德风险。随着数字货币的普及,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其法律地位和社会影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数字货币还没有被正式承认,这可能致使投资者在法律上的窘境。同时,数字货币的普及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数字货币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其潜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投资者在进行数字货币投资时,应当充分了解相干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数字货币的发展,共同努力推动数字货币的健康、可延续发展。
数字货币的弊端
一是宏观审慎监管难度加大。数字货币“点对点”结算方式,使各国货币政策与全球资金跨境流动关联度明显增强,对监管部门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化解能力、快速风险处置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法律保障缺失。目前没有对数字货币的服务准入、运营、技术标准等做出规定,在尽职调查、交易监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记录保存及报告可疑交易等方面也缺乏规则。
三是金融稳定风险加大。数字货币市场24小时开放,没有涨跌限制,价格易被操纵,普通投资者易遭受重大损失。数字货币使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单个非法定数字货币体系风险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形成冲击。
四是现行数字货币没有发行和维护机构,其点对点交易特点导致监管部门无法直接掌握完整业务信息,个人之间的资产可以在没有统一清算、没有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系统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转移。
CBDC,全称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译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在其关于CBDC的研究报告中给出这样的定义: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电子形式,家庭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付款和储值。
中国版CBDC被描述为,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而我们所说的DC/EP是中国版的央行数字货币,译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国际清算中心(BIS)与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两个权威国际组织联手在2018年和2019年对全球60多家中央银行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上的工作进展、研究数字货币的动机以及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性。
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参与(或将要参与)数字货币的研究。
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苏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
虚拟数字货币已成为国际外汇市场大幅波动甚至资金外逃的渠道和工具,并完全脱离监管,这无疑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新的金融风险源头。
具体来说,一是宏观审慎监管难度加大;二是法律保障缺失;三是金融稳定风险加大;四是现行数字货币没有发行和维护机构,其点对点交易特点导致监管部门无法直接掌握完整业务信息,个人之间的资产可以在没有统一清算、没有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系统干预的情况下实现转移;
从统计监测和交易模式看,也存在不少监管难题。